
公共屋邨單位細小,卻五臟俱全。屋邨廚房總令人想起媽媽的家常小菜(或者是暗黑料理),寶兒卻能捧出色香味俱全的法式料理,簡直超乎了想像。眼前這位在家中翻出各項「法寶」的甜美女生,一家四口擠在狹小的屋邨單位,她的世界卻不被這300呎所局限。
寶兒的背景與法國毫無關係,在香港念書、大學念中文系、到北京當交流生、畢業後當了一名記者。然而,一直與文字為伍的她就在報館的漂書箱,翻出了一本改篇電影小說《美味關係》(Julie & Julia),被故事吸引到去買了同一本法國菜食譜,還開始學習法文,更隻身跑去巴黎工作假期,竟啟發了她的料理魂。
「第一次煮是煮紅酒燉牛肉,剛好家中有焗爐,材料也很易買到。」寶兒憶述,但別忘了「未進化」前的寶兒其實也是名「港孩」。「雞手鴨腳自然不在話下,更因為不知道用的煲不能用明火燒,一下就煮爆了個煲。」說完也忍不住哈哈大笑。她再接再厲,直到數小時後在焗爐裡拿出烤得剛好的牛肉,嚐了一口,「原來牛肉可以煮得這麼稔身,是我未食過的味道。最重要是原來我可以做到法國菜。」
她猶如《美味關係》中的女主角Julie,沉迷在傳奇女廚師Julia Child的食譜之中,一樣接一樣地試作。「想過到法國學廚,但學費一個學期要20幾萬!」學費貴得令人咋舌,但固執的基因發作,她鍥而不捨。「剛好那一年法國宣布接受翌年的工作假期申請,我就立即遞表。」於是,在2013年她抱著僅學了一年半的法文和一腔熱誠跑到了法國巴黎。
花都浪漫嗎?「就如法國的男人,有些表面是很光鮮浪漫,在身邊待久了就不是那回事,和女孩說的漂亮話來去也就是那兩三句,還有些人不愛洗澡而有體臭,現實與想像往往有差別。」甫到法國,寶兒馬上發現法文不夠用,應付日常生活已很吃力,法國餐廳礙於她沒有廚房經驗不予聘用,更遭扒手偷走了手機。最後,她在一間香港人開的餐廳當侍應。港人老闆一家會說廣東話和法文,寶兒在餐廳幾乎都學會了各種常用的食材和香料的法文名字。合租屋的其中一名同屋住是在法國餐廳打工的台灣女孩,她不時也會教寶兒一些法式料理的烹調技巧。看似走到了困境,現實又不如想像般壞。
走入法國人家廚房 酒是無處不在
說到底,法國也是葡萄酒之鄉,不論是廚房還是餐桌,甚至是外出野餐,也不忘帶幾支葡萄酒。「葡萄酒對法國人而言,是餐桌的必須品,也是悠閒的代名詞。」
法國人珍惜與家人進餐的時間,也喜歡在家下廚。寶兒參與過隨意的朋友聚餐,也成為過聖誕聚餐的座上客。「傳統的法國餐由香檳開始,開胃點心、前菜、主菜、甜品,每道不同的菜配合不同的餐酒。那次我覺得配小食的白酒很好喝,想多喝一點,但被阻止了,原因是主菜不能配白酒,真的感到很失落!」寶兒又憶述:「聖誕大餐真的吃了好久,一邊吃一邊聊天一邊喝酒,竟然吃到半夜2點,吃到最後非常想睡!」接著又一串笑聲。
五臟俱全的屋邨廚房 烹調百元法菜
「我覺得在香港食法國菜價值不菲,主要原因是製作高檔次的傳統法菜,每道菜都要花很多心思。」惟寶兒說,法國不同地方的菜式也各具特色,例如南法的菜式主張「大件夾抵食」,賣相反而是其次。像她示範的紅酒燉雞,4大塊雞腿也不過20元,磨菇、紅蘿蔔、洋蔥等配料也很便宜,紅酒則挑自己喜愛的口味,用300毫升下鍋,其餘的就可以用餐時品嘗,食材花費只是100元左右。
寶兒又說,法國人用餐的次序很講究,「即使是家常便飯,廚房裡的食材有限,法國人也堅持用餐時必須有前菜、主菜、甜品。在香港,只要煮一兩道主菜,其實已經很夠吃,花費就不用那麼多。」
寶兒的屋邨廚房細細,部分層架和廚櫃更是由爸爸一手製作,雖說她笑稱「架生」彷如「層層疊」,卻勝在五臟俱全,處理家常的法國菜也能游刃有餘。她煮菜時從廚櫃拿下一些食具,接著又要到桌下的儲物箱中翻出個鉆板,然後在餐椅下的盒子中拿出幾隻叉子,甚至攝影師臨時想要的反光板也能從櫃頂拿出來,如此的收納智慧,大概也是香港人在狹小的空間鍛鍊出來的專屬技能。

寶兒遊法學師一年,進入了大大小小的法國人家,回港後,她醉心鑽研在家中也能簡易烹調的法國家常菜式,並出版了兩本食譜《出走,走進法國人家廚房》和《法國咬一口──61道在家也能做的法式料理》,並陸續有機會教導法國菜烹飪班和烹飪示範,誠如《美味關係》中的Julie,學煮菜雖是無心插柳,人生卻因法國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驚喜。(馬伯樂酒業特約)